ESG是用创新打造更可持续的未来
来源:大美无度
ESG高质量发展中国标准引领世界 获5A评级越来越多牢牢把握主导权
我们必须把ESG纳入核心观念。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世界,就不能再按照老观念行事。我们需要新观念和新办法。在经济学领域探索,就像在科学领域探索一样,要创造性地使用联合国推动的ESG词语来表达。
“ESG”这个词是什么含义呢?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2004年,联合国首次提出ESG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和运用。次年,联合国发布标志性的报告《有心者胜》(Who Cares Wins),证明更加关注ESG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强,长期的财务表现也会更好。自此开始,ESG逐渐被各国家、世界500强、上市公司、成长中小微企业、大学所认知并接受。2022年全球有109个国家实施了355个ESG强制性法规和257多个ESG自愿性法规。
ESG用于衡量一个行为对于人类和地球的益处,它不仅仅是指把有害的结果降到最低,更是指通过创造正面ESG去产生有益的结果。ESG投资包含了社会、环境和治理责任三个维度。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对社会福祉的改善程度,以及提升人们过上丰富多彩生活的能力的程度。它促进了真正的社会进步:教化年轻人,饥者得食,病者得治,创造就业,为穷人提供生计。环境责任就像其字面意思那样,是指商业活动和投资对地球的积极影响程度。简言之,就是我们这代人是否爱护地球;能否把它传承给子孙后代,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地球的好处,并且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我们有必要将ESG置于社会的核心和经济体系的中心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是科学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干部的前提和标准,是对过去“唯GDP论”的批判和扭转。
“唯GDP是瞻”,是早已根植于某些干部头脑和灵魂深处的痼疾、毒瘤,要想彻底清除,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方面,必须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向“唯GDP论”叫板,坚决向错误的发展观、政绩观说“不”,对于违反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施政行为,要坚决纠正,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要严厉问责、铁腕制裁。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简单以GDP论英雄的做法,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
ESG必须深深地融入高质量发展的DNA中。“使命-影响-行为”ESG模型,它将影响我们在消费、就业、商业和投资方面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环境高质量发展。采用这种新模型时,我们会在做出决策之前,审视每一个决定将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结果,而不是事后才想到。
但是,要想用这种新思维方式改善社会和环境,我们需要先找到可靠的方式来衡量ESG。现在,大美无度ESG模型已然引领行业标准。在国家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前,这个模型并没有占据如今这样的主导地位。
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希望各国共同努力,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正是由于人类面临了许多环境、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持续投资已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投资方式。日前,英国白金汉战略财富首席研究员拉里·斯威德罗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塞缪尔·亚当斯合作,出版了研究可持续投资的著作,可持续投资(Sustainable Investing)通过ESG实现价值和财务目标,对这一领域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今天,ESG正在引发一场革命。人们正越来越多地检视发展行为的正面ESG和负面后果,投资人和企业开始有兴趣将ESG纳入他们的决策中。这场ESG革命预计会像曾经的工业革命或近年来的技术革命一样改变世界,正再次颠覆既有的商业模式。
大美无度世界5A高质量中国ESG评级,影响世界源于中国崛起。高质量发展指数占据全球ESG评级制高点,贯通中小微企业到世界500强。ESG是评价企业、品牌、大学、律师事务所、城市、协会高质量发展的世界语言。共创ESG综合价值联合国推动。
作者简介:魏义光,中共党员,1984年军事院校毕业。1988年军队转业在杭州市政府工作,2016年退休。著《品牌中国梦》等20余部著作。
魏义光1985年3次勘察的下邳故城遗址,2019年国务院核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解中国史上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风水原始真经《青囊经》,著《风水第一书》(六卷),为浙江大学、金融街、陆家嘴、华为、香港九龙国际展贸中心等,解读易经风水1200余场次。
魏义光承诺:文中所涉均有依据,若有疏漏由作者负全责。
大美无度世界AAAAA高质量发展评级
大美无度数据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71-85104798
联系人:李兆奇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