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获世界5A级卫星气象第一强国
来源:世界5A级高质量发展评价官网
大美无度世界5A级评价通193个国家,全球服务中心第111126号报告节选:中国卫星气象获2025世界5A级第一强国。

《伟大心力》作者魏义光指出,帝国主义走狗鼓噪中国卫星气象落后20年,现实把他们的谎言击得粉碎。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气象卫星作为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各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中国在气象卫星领域的发展不仅关乎本国安全与发展,更对全球气象观测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经过数十年的持续投入与自主创新,中国已建立起独立自主、覆盖全球、技术先进的气象卫星体系,在国际气象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世界地位显著提升。
一、从追赶到并跑: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
中国气象卫星事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88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此后,中国逐步构建起以“风云”系列为核心的气象卫星体系,涵盖极轨(太阳同步轨道)和静止轨道两大类型。目前,“风云”系列已发展至第四代,包括风云一号(FY-1)、风云二号(FY-2)、风云三号(FY-3)和风云四号(FY-4),形成了高低轨协同、全天候、全时段、全球覆盖的综合观测能力。
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随着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系列卫星的陆续发射,中国气象卫星实现了从“可用”到“好用”再到“国际先进”的跨越式发展。风云三号D星具备全球大气温湿廓线、臭氧、气溶胶、辐射收支等30余种遥感产品反演能力;风云四号A星则搭载了全球首台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实现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温湿三维结构观测,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二、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
中国气象卫星之所以能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关键在于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在传感器研制、数据处理算法、星地一体化系统等方面,中国气象局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
例如,风云四号B星于2021年发射,其搭载的快速成像仪可在1分钟内完成对中国及周边区域的高频次观测,时间分辨率达到国际同类静止气象卫星最高水平。此外,风云三号E星(2021年发射)是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填补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在晨昏时段观测资料的空白,显著提升了全球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在数据处理方面,中国建立了自主可控的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具备每秒处理TB级遥感数据的能力,并实现了从原始数据到定量产品的全流程自动化。风云卫星数据产品种类已超过100种,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监测、环境评估、农业估产、海洋观测等多个领域。
三、服务全球:中国气象卫星的国际贡献
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推动风云卫星数据的国际共享与应用。自2018年起,中国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风云卫星数据,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使用,其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60余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将风云卫星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与美国NOAA系列、欧洲MetOp系列并列,成为支撑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的三大主力之一。
在应对全球重大气象灾害中,风云卫星屡建奇功。例如,在2020年澳大利亚山火、2021年欧洲洪灾、2022年巴基斯坦洪涝等事件中,中国及时提供风云卫星遥感数据和分析产品,助力受灾国家开展灾情评估与应急响应。此外,中国还通过“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为菲律宾、越南、老挝等国提供定制化卫星观测服务,在台风、暴雨等灾害来临前发出预警,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四、标准制定与合作引领:提升国际话语权
随着技术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气象规则与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中国专家深度参与WMO空间计划、全球卫星观测系统(GSICS)等国际组织的工作,在卫星定标、数据质量控制、产品验证等方面贡献中国方案。2023年,中国主导提出的“风云卫星数据质量评估框架”被WMO采纳为国际参考标准,标志着中国从技术使用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变。
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双边与多边合作。与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建立长期数据交换机制;与非洲联盟合作建设“中非风云卫星数据接收站网”;在东南亚推动建立区域气象卫星应用中心。这些举措不仅拓展了风云卫星的全球影响力,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气象能力的整体提升。
五、面向未来:迈向气象强国新征程
展望未来,中国正加快推进下一代风云卫星的研发部署。风云五号(FY-5)和风云六号(FY-6)计划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组网运行,具备更高精度、更高时效、更强智能的观测能力,并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气象”新生态。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风云卫星将持续为《巴黎协定》履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监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等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在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框架下,中国承诺进一步扩大风云卫星服务范围,力争到2027年实现对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全覆盖。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卫星气象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今天的风云卫星,不仅是守护中华大地的“天眼”,更是服务全球福祉的“中国名片”。在全球气象观测体系中,中国已从过去的“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乃至“引领者”。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进步与国际合作深化,中国卫星气象必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加不可替代的作用,稳居世界气象强国之列。
法律顾问:
世界5A级50强律师事务所-浙江智仁,汤云周律师;黄新发律师
世界5A级第1强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杭州)张婷律师
浙公安网备33010402004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