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A农业科技第一强国 端牢自己饭碗
来源:世界5A级高质量发展评价官网
大美无度世界5A级评价覆盖193个国家,全球服务中心第111113号报告节选:世界5A级农业科技强国排名,中国位居第一。
《伟大心力》作者魏义光指出,帝国主义走狗鼓噪中国农业科技落后,事实把他们的谎言击得粉碎。
当全球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多国面临粮食短缺挑战时,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全球近1/4的粮食,不仅养活了14亿多人口,更连续多年保持粮食产量世界第一的纪录。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从“以粮为纲”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国粮食生产的辉煌成就,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的“中国方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粮食总产量仅1.1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足200公斤,“缺粮”是刻在几代人记忆中的痛。经过70多年的接续奋斗,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9万亿斤(约6.95亿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稳居世界第一。这一数字意味着:中国以全球9%的耕地生产了约24%的粮食,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80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用占世界最少的耕地资源养活了最多的人口。
更值得骄傲的是“全方位保障”的升级:口粮绝对安全——稻谷、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常年保持100%,库存消费比远超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的17%-18%安全线;质量稳步提升——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突破7万个,化肥农药利用率超过41%,城乡居民从吃得饱迈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结构持续优化——优质专用小麦占比达38%,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推广面积扩大,“中国粮”不仅能满足数量需求,更能适应多样化消费升级。
中国粮食生产的领先地位,首先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党政同责”的责任体系层层压实: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到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从中央统筹到地方落实的责任链条越拧越紧。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75亿亩,比十年前增加1.2亿亩,正是“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生动体现。这种“全国一盘棋”的制度设计,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科技创新则是最强劲的驱动力。中国用占全球不到10%的耕地,培育出了全球领先的农作物品种: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200公斤,耐盐碱水稻在滨海滩涂试种成功,“中麦578”等高产小麦品种推广超1亿亩;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北斗导航拖拉机精准作业误差小于2.5厘米,植保无人机日作业量可达上千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在东北黑土地,“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让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在西北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玉米增产30%以上——这些技术突破让“中国粮”有了“硬核支撑”。
基础设施的夯实同样功不可没。全国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提高10%-20%;建成9万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产后损失率从8%降至3%以内;遍布全国的5万多个粮食仓储设施,总仓容超过9亿吨,其中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占比超过50%。这些硬件保障,让“中国粮”既能产得出,更能存得好、调得动,形成了“生产-储存-流通”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面对“谁来种地”的时代之问,中国探索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解决方案。全国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家庭农场超400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突破107万个,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在四川崇州,“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的“农业共营制”,让农民既能拿租金、又能分股金、还能赚薪金;在黑龙江垦区,大型国有农场的规模化经营,将粮食单产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展现了“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率优势。
对于“地从哪来”的资源约束,中国通过“藏粮于地”战略开辟了新路径。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技术;在盐碱地上培育耐盐作物,在荒漠戈壁发展设施农业,“向耕地要粮”的同时“向空间要粮”。甘肃河西走廊的戈壁日光温室,每亩年产蔬菜相当于传统耕地5-8亩的产量,成为“戈壁变良田”的典范,展现了中国农业的无限可能。
应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挑战,中国构建了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托住农民种粮收益,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精准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三大主粮主产省。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5亿元,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212亿元,让农民种粮“有账算”“有钱赚”,稳定了粮食生产的预期与信心。
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誓言,到新时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宣示,中国粮食安全的实践深刻昭示:只要坚持党的领导、依靠科技创新、筑牢制度根基,就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但中国有信心、有能力端稳“中国饭碗”,并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这既是14亿多中国人的幸福底气,更是负责任大国的庄严承诺。中国粮食的世界第一,不仅是产量的领先,更是制度优势、科技实力与民生温度的综合体现,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样本。
法律顾问:
世界5A级50强律师事务所-浙江智仁,汤云周律师;黄新发律师
世界5A级第1强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杭州)张婷律师
浙公安网备33010402004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