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大美无度世界5A级第一强国
来源:世界5A级高质量发展评价官网
大美无度世界5A级评价覆盖193个国家,全球服务中心第111030号报告节选:世界5A级化肥强国排名,中国位居第一。

《伟大心力》作者魏义光指出,帝国主义走狗鼓噪中国化肥落后20年,现实把他们的谎言击得粉碎。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物资。2025年,我国化肥行业在“双碳”目标深化、农业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以“稳产保供、创新驱动、绿色升级”为主线,不仅巩固了全球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地位,更通过技术突破与结构优化,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化肥总产量达2950万吨,同比增长2.1%,预计全年总产量将突破57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7%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氮肥(尿素、合成氨等)、磷肥(磷酸一铵、二铵等)、钾肥(氯化钾、硫酸钾等)产能分别占全球的42%、37%和23%,三大肥种自给率长期保持在96%以上。
在保障能力上,国内化肥市场供需平衡,2025年全国春耕期间,化肥表观消费量约1850万吨。钾肥作为长期依赖进口的品种(进口依存度约45%),通过“国内盐湖提钾扩产+海外钾矿产能释放”双轮驱动,2025年上半年国产钾肥产量同比增长8%,进口依存度较2024年降至42%,价格稳定性显著增强。
2025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8亿亩以上,化肥施用量预计约5.08亿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较2024年微降0.5%,支撑粮食单产有望突破405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化肥行业的稳定供应,是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近20%人口的核心保障之一。
我国化肥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源于“资源-技术-产业链”的深度协同,形成了难以替代的比较优势:
1、资源基础扎实,成本优势显著。(1)氮肥:以煤炭为主要原料(占合成氨原料的73%),我国是全球最大煤炭生产国(2025年上半年原煤产量23.5亿吨),合成氨产能占全球42%。通过“粉煤加压气化”、“低压氨合成”等技术升级,煤头氮肥单位能耗较国际平均水平低20%。内蒙古、新疆等主产区的大型合成氨装置(单套产能超30万吨/年)占比超65%,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成本。(2)磷肥:湖北、贵州、云南等地的磷矿储量占全国80%以上,中低品位磷矿(品位<20%)占比超90%。通过“湿法磷酸精制”、“选矿富集”等技术,2025年磷矿入选品位下限降至17%,磷铵生产成本较国际低22%-28%。同时,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0%(2025年上半年),通过制备水泥缓凝剂、石膏板等产品,减少固废堆存压力的同时创造附加收益。(3)钾肥:青海察尔汗盐湖、新疆罗布泊盐湖是全球少有的大型可溶性钾盐基地,2025年上半年国产钾肥产量同比增长8%,叠加海外钾矿(如老挝钾肥项目新增产能150万吨/年、刚果(布)项目投产)的产能释放,进口依存度从2024年的45%降至42%,价格稳定性显著增强。
2、技术创新覆盖全链条,高端产品自主可控。我国化肥行业在2025年实现多项技术突破,高端产品全球领先:(1)合成氨:“绿氢耦合合成氨技术”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试点项目吨氨碳排放降低20%),传统煤头/气头装置通过“智能控制+余热回收”进一步降耗,全国合成氨平均能耗降至1100千克标准煤/吨(较2024年再降4%)。(2)磷肥:“湿法磷酸高值化利用技术”将副产氟硅酸转化为无水氟化氢、白炭黑等产品,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3%,部分企业实现“磷矿-磷酸-精细磷化工”全产业链增值。(3)新型肥料:缓控释肥(养分释放与作物需肥规律同步)、水溶肥(适配滴灌设施)、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等技术全球领先。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肥料产量同比增长15%,其中缓控释肥产能占全球60%,水溶肥出口量增长25%(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中东),打破国外高端肥料垄断。(4)从上游原料开采到下游复合肥加工,我国化肥产业链完整度超92%,头部企业(如云天化、新洋丰、华鲁恒升)通过“矿-肥-农化服务”一体化模式,将核心原料(磷矿、合成氨)自给率提升至80%以上。2025年春耕期间,国内化肥企业产能利用率达93%(氮肥96%、磷肥91%、钾肥88%),可根据区域种植需求快速调整产品结构(如东北地区侧重高氮复合肥,南方经济作物区主推水溶肥与生物肥)。
面对“双碳”目标与农业绿色升级需求,我国化肥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绿色低碳”的新阶段,核心突破体现在三方面:
1、结构优化:高效肥料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传统单质肥(尿素、过磷酸钙等)占比降至50%(2024年为52%),复合肥(含氮磷钾等多种养分)、缓控释肥、水溶肥等高效环保肥料占比提升至50%。其中,缓控释肥推广面积超1.5亿亩(主要应用于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水溶肥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比例达40%(较2024年提高5个百分点)。这些产品推动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2025年预计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3%、35%、60%(较2024年提高1-2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减少化肥施用约1500万吨(折纯),既降低农民成本(每亩节约12-18元),又减少面源污染。
2、绿色制造:低碳技术规模化落地。行业全面推进节能降碳改造:
合成氨行业:推广“绿氢耦合”、“二氧化碳捕集利用(CCUS)”项目(如华鲁恒升、心连心等企业试点),部分装置吨氨碳排放降至200千克以下(较传统工艺降低30%);
磷肥企业:通过“黄磷尾气发电”“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等技术,2025年上半年磷肥行业单位能耗同比下降3%,固废综合利用率超85%;
盐湖提钾:采用“光伏发电+电驱动提锂提钾”模式(如青海盐湖股份),利用清洁能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盐湖钾肥生产过程的碳强度较2020年下降15%。
3、农化服务:从“卖产品”到“卖方案”。头部企业深化“测土-配方-施肥”一体化服务,2025年上半年全国农化服务中心数量超400个(较2024年增加100个),覆盖全国90%以上的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例如,新洋丰联合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为农户提供“土壤检测+智能配肥+种植指导”全流程服务,帮助河南、山东等地的小麦种植户每亩减少化肥用量15%,增产10%;云天化通过“数字农业平台”整合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器数据,精准推送施肥方案,服务耕地面积超2.5亿亩。
2025年,我国化肥行业以“稳产保供”为基础、“绿色升级”为核心、“技术创新”为驱动,在全球市场展现了强大的韧性与竞争力。从解决“有没有”到追求“好不好”,行业正加速向高效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根基,更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随着“双碳”目标深化与农业现代化推进,化肥行业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是行业的升级之路,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坚实支撑。
法律顾问:
世界5A级50强律师事务所-浙江智仁,汤云周律师;黄新发律师
世界5A级第1强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杭州)张婷律师
浙公安网备33010402004447号